“无菌蛋”无菌吗?“无菌蛋”可生食吗?解读来了
近期,无菌蛋市面上出现声称“安全无菌、无菌食用更放心”的可生“无菌蛋”,吸引众多消费者的食解目光,但也有人对“无菌”的无菌蛋声称提出质疑。为帮助消费者科学认知“无菌蛋”,无菌特作如下科学解读。可生
“无菌蛋”这一声称并不严谨
“无菌蛋”声称的食解“无菌”,按照字面意义的无菌蛋理解,应该是无菌鸡蛋壳内外都没有细菌。通常情况下,可生商家声称的食解“无菌蛋”需要经过特殊杀菌处理(如巴氏杀菌),重点是无菌蛋通过技术手段消除蛋内可能存在的致病菌(主要是沙门氏菌)。但鸡蛋作为一种食用农产品,无菌要经过贮运、可生销售等环节,从科学客观的角度来讲,很难达到绝对“无菌”状态。因此,“无菌蛋”这一声称并不严谨,现行相关标准也没有“无菌蛋”这一概念。
“无菌蛋”不同于“可生食鸡蛋”
相比“无菌蛋”,“可生食鸡蛋”是更为综合的概念,需要严格落实养殖、生产、储运等各个环节的安全控制措施,确保无沙门氏菌等致病菌,同时满足生食场景下更高的质量要求,如无腥味、蛋黄流动性好等。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可生食鸡蛋的国家标准。从T/CAI 008—2021《可生食鸡蛋》团体标准的规定看,“可生食鸡蛋”对养殖环节、初加工环节以及产品的理化指标、微生物限量、致病菌限量以及农兽药残留等各个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,同时要求可生食期在距生产日期15天之内,超出15天后应熟制后食用。
建议特殊人群避免生食鸡蛋
消费者食用鸡蛋有不同的喜好,有的喜欢全熟鸡蛋,有的喜欢溏心蛋,一些消费者享受生食鸡蛋的独特风味和感官体验,国际上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也有生食鸡蛋的习惯。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角度来看,生鸡蛋可能降低消化吸收利用效率或引起过敏,甚至带来安全风险,熟制鸡蛋(如炒蛋、煎蛋、煮蛋等)更符合我国消费者食用鸡蛋习惯,更有利于防控微生物污染的风险。因此,不建议婴幼儿、老年人、孕妇等免疫力或消化能力低下人群生食鸡蛋。
鸡蛋经营者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,严格控制养殖、初加工、销售等过程,确保产品质量安全,特别是不要作“无菌蛋”这种不严谨的声称。
相关文章:
- 搭建法治融合“桥梁”,琴澳普法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基地揭牌
- GGII:锂盐价格调整持续,2026年下半年或将迎来新一轮上涨
- 方正PCB泰国基地正式投产,开启全球化战略新篇章
- Seaport:Arm(ARM.US)积极拓展新市场 首予“买入”评级
- 外交部:菲律宾在海上蓄意侵权挑衅是导致局势紧张的根源
- 澳洲联储降息25个基点至两年新低,政策展望偏谨慎
- 恒指牛熊街货比(66:34)︱8月12日
- USPS打击非法电子烟交易 激荡百亿市场 传统烟草巨头受益
- Trade Desk(TTD.US) Q2业绩发布后股价暴跌近40%,凯茜·伍德迅速增持超72.5万股
- 美股前瞻 | 三大股指期货普跌,美国7月CPI今晚公布